Content details

By : 绿野稻香 23

食物相克说法的起源是什么?

一、概述

食物相克是指某些食物在同时食用时,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诸如“豆腐与蜂蜜同食会导致耳聋;螃蟹与柿子同食会中毒”等等。然而,这些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二、起源探究

1. 传统医学的影响

食物相克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古代的中医理论。在传统中医中,食物被认为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并且具有不同的味道,如酸、苦、甘、辛、咸等。根据这些性质和味道,中医认为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功效,例如补益、泻火、温阳等。而食物相克则是指两种或多种食物的性质和味道相互抵触,同食后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 五行相克理论

在古代中国的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分别对应着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以及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在食物相克的说法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五行相克的影子,例如“豆腐与蜂蜜同食会导致耳聋”,其中豆腐属于水,蜂蜜属于火,水能灭火,所以二者相克。

3. 食物搭配不合理

有些食物相克的说法,实际上是源于食物搭配不合理。例如,“螃蟹与柿子同食会中毒”,实际上是因为柿子中的鞣酸与螃蟹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在胃内形成凝固物,导致消化不良。但这并不是因为二者相克,而是因为食物搭配不合理。

三、现代科学研究

尽管食物相克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现代科学研究并没有证实这些说法。早在1935年,我国科学家郑集教授就针对民间流传的184对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研究,选择了当时最为流行的14组食物,包括蜂蜜和葱、牛肉和板栗、花生和黄瓜等,分别进行了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无论人还是动物,一切正常,并未出现所谓的食物相克现象。

此外,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营养学中,并没有食物相克之说。迄今为止,也没有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案例以及相关报道。

四、总结

食物相克的说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五行相克理论以及食物搭配不合理等因素。然而,现代科学研究并没有证实这些说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放心大胆地吃。所谓的食物相克,实际上是一种伪概念罢了。

你可能也喜欢